在養(yǎng)魚業(yè)中,一種普遍的說法是“養(yǎng)魚先養(yǎng)水”,這凸顯了良好水質對于養(yǎng)殖動物生存和成長的重要性。其中,pH值作為一個綜合指標,能夠反映出水體的整體狀況,也是影響魚類活動的重要因素。不論是過高還是過低的pH值,都有可能對魚類造成直接危害,導致其生理功能紊亂,生長受阻,甚至引發(fā)其他疾病,嚴重時可能導致死亡。因此在循環(huán)水產養(yǎng)殖過程中,對水體環(huán)境的pH值進行調控顯得尤為重要。
pH值的變化可能會對水產動物產生一系列的影響和傷害。通常對于水產養(yǎng)殖動物來說,安全的pH值范圍大約在6.5到9之間,而理想的范圍則是弱堿性,即pH值在7到8.5之間。淡水養(yǎng)殖的水體通常偏堿性,但當pH值超過9或低于5時,可能會導致魚類大量死亡。pH值的變化還可能影響魚類對氧氣的利用程度,降低其在低氧環(huán)境下的耐受力。當pH值過高或過低時,都可能會提高魚類的窒息點。在酸性水質環(huán)境下,大多數魚類對低氧的耐受力會顯著減弱,其攝食吸收率也會降低,很多動物在pH值過高或過低時,可能會出現發(fā)育不良的情況。
當水環(huán)境的pH值超出其適宜生長范圍時,微生物的生長可能會受到抑制,微生物的組成和比例也可能會發(fā)生變化。例如,當pH值過高時,魚可能會發(fā)生堿中毒,體表出現大量黏液,鰓蓋受到腐蝕損傷,鰓部分泌大量凝結物,水體中可能會出現大量的死藻和瀕臨死亡的藻細胞。對于對蝦來說,堿中毒時容易發(fā)生黑鰓病,進而演變成爛鰓病,導致其呼吸機能障礙,窒息死亡。
為了調控pH值,我們可以采取一些措施。當水質偏酸性(pH<6.5)時,如果水體未受外界酸性物質污染,一般與水體缺氧、有機物質過多、水質過肥有關。因此,水體pH值偏低通常是水質不良的表現。為了提高pH值,我們可以使用生石灰全池潑灑的方法。一般來說,使用20ppm的生石灰可以提高pH值約0.5。生石灰還可以補充水中的鈣離子,提高水的緩沖能力,起到殺菌防病的作用。
另一方面,當水質偏堿性(pH>9.5)時,我們可以采取一些方法進行調控。一是根據水體的量使用明礬進行調節(jié);二是用稀鹽酸或醋酸進行潑灑;三是多施有機肥,以肥調堿;四是在防治魚病時,應避免使用生石灰,而應選擇漂白粉和中草藥。
總的來說,循環(huán)養(yǎng)殖水體的pH值應盡量保持在7—8.5的微堿性范圍內,這樣才有利于生物的正常生長發(fā)育,有利于提高飼料的利用率,減少養(yǎng)殖動物的排泄量,降低對水質的污染,從而節(jié)省生產成本并提高生產性能。
聲明:部分內容、圖片、音視頻素材來源于互聯網收集整理,僅供參考,不代表本站對其內容(觀點)正確性的完全認可!如有相關需求,請聯系我們并以具體溝通為準!如內容侵犯了原著者權益,請聯系我們刪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