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注:由于客戶不希望我們透露相關信息,因此客戶名稱在此不便提及)
客戶鱘魚室外養(yǎng)殖池現狀:
(1)魚池材質:水泥池;
(2)魚池:單池尺寸:20m*5m*1m;
池子數量:40個,5個一組,共8組;
(3)養(yǎng)殖品種:鱘魚;
(4)養(yǎng)殖模式:室外流水養(yǎng)殖;
(5)水源:地下溫泉水,用泵從底下往出抽水;
(6)水流走向:
① 每個池子進出水狀況:
如下圖:
第1個池子, a1進,b1出;
第2個池子, a2進,b2出;
第3個池子, a3進,b3出;
第4個池子, a4進,b4出;
第5個池子, a5進,b5出;
其它的池子進出水狀況同上。
② 每組池子:由1、2、3、4、5共五個池子為一組,并連,一共八組;
③ 整個池子進出水狀況:源水進一組池,一組池出水為二組進水,第二組出水為第三組進水,依此類推下去,第七組出水為第八組進水,第八組出來的污水直接排入下面的小河道里。具體的流程圖如下所示:
(7)養(yǎng)殖現狀:
① 源水氨氮偏高;
② 池水面滋生藍藻,一組水面藍藻較少,之后水面藍藻逐漸增多,第八組藍藻情況*嚴重;
③ 池底積聚魚糞、殘餌等顆粒物,一組魚池中較少,后面逐漸增多,第八組沉積物*多;
④ 每天會有幾十條鱘魚死亡。
根據以上情況分析,用戶可能存在的問題有:
(1)水流方式
八組池子是串聯(lián)的,源水從一組流至第八組,經過160m的距離,路徑長,流速慢,水中溶解和池底積聚的魚糞、殘餌、氨氮、亞硝酸鹽等越來越多,一組*少,依次遞增,第八組*多,且水中溶解氧逐漸減少。
(2)魚池設計
單個魚池長為20m,且底部較平緩,水流從一端流到另一端時間較長,流速較慢,導致部分魚糞、殘餌不隨水流往下走,而是直接沉積在池底,發(fā)酵產生氨氮、亞硝酸鹽等,從而導致藍藻的大量滋生,水中氧氣消耗快,魚類中毒甚至死亡。
(4)季節(jié)的影響
鱘魚的*適生長溫度為18-22℃,在春秋冬季養(yǎng)殖還可以。但在夏天,溫泉水本身溫度就比較高,到了夏季溫度更高,而由于所在區(qū)域沒有冷水,無法進行調溫,鱘魚不適應這樣的環(huán)境,從而影響鱘魚的生長和餌料的利用。
客戶想要達到的目標:
客戶希望在目前現有的狀況下,能盡量減少鱘魚死亡,且要求管理方便,同時可以提高鱘魚產量。
解決的方法:
(1)為了改善氨氮、亞硝酸鹽、氧氣的含量問題,需要加快進出水的流速,改變進水方式,方法如下:
① 現給每個魚池(長20m,寬5m)里隔3道隔墻,分成4小塊,每小塊的長和寬都為5m;
② 底部做成坡度較小的倒漏斗形狀,水流從中心流出,這種設計方式利于對魚糞殘餌等顆粒物的收集,降低水中氨氮、亞硝酸鹽的含量;
③ 所有池子都有單獨的進水管道,并連同時進水,進水管稍高,通過濺落式進水提高水中溶氧量。
(2)為了使水質達到鱘魚生長和攝食的要求,采用循環(huán)水養(yǎng)殖模式,應用TH-RAS循環(huán)水養(yǎng)殖系統(tǒng),方法如下:
① 室外養(yǎng)殖池共40個,總水量為4000m3,水循環(huán)周期為4h/次,所以每小時處理水量為1000m3。選用兩套系統(tǒng)。每套系統(tǒng)包括生化處理系統(tǒng)、水產養(yǎng)殖水處理設備、紫外線殺菌消毒器這三部分。其中的水處理設備型號為TH-YZ-11,單機水處理量為500 m3/h,每套系統(tǒng)配兩臺泵。
② TH-RAS循環(huán)水養(yǎng)殖系統(tǒng)的管道走向如下圖所示:
達到的效果:
(1)處理后的水質完全符合漁業(yè)的水質標準。滿足鱘魚生長和攝食的要求;
(2)增加水中的溶解氧,可達6-8mg/L;
(3)流水養(yǎng)殖變?yōu)檠h(huán)水養(yǎng)殖,節(jié)省了大量的水資源和成本;
(4)紫外線殺菌消毒器的使用,可以減少魚病的發(fā)生;
(5)水處理設備自動化程度高,無需專人負責,工作量小。
聲明:部分內容、圖片、音視頻素材來源于互聯(lián)網收集整理,僅供參考,不代表本站對其內容(觀點)正確性的完全認可!如有相關需求,請聯(lián)系我們并以具體溝通為準!如內容侵犯了原著者權益,請聯(lián)系我們刪除。